飞机未损 企业“受伤”
联合早报网——中国早点
新闻 > 中国早点 > 京城偶寄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飞机未损 企业“受伤”
韩咏红 (2007-01-26)
一个误启的飞机引擎火灾警报,搞得新航机组人员和200多名飞机乘客人仰马翻。SQ811在空中飞行一个多小时后紧急返航,北京首都机场组织了大阵仗的援救应急队伍严阵以待,结果飞机平平安安降落,本以为要经历一次生死考验的乘客,所幸都毫发无伤。
经新航事后调查,飞机引擎好像根本没有出现什么故障,既没有坏损也没有升温迹象。出故障的,是那个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启动的火灾警报。
这出“惊喜剧”除了让乘客、新航工作人员饱受虚惊和不便,也让一班北京当地的媒体记者团团转。周三上午,中国民航总局先有消息说,新航客机空中起火,但飞机安全降落首都机场,人机俱全。
虽然故事结局有惊无险,但新航机师如何展现“空中起火,空中灭火”的高超技术,乘客的亲身经验,目击者的证词,立刻挑动媒体的神经。何况新航在中国、在全世界都那么有名,大家也十分关注新航在遇到这类事故时对乘客的理赔处理。
不过,奇怪的是,新航下午解释事情的经过(引擎没有起火),并且说明对乘客补偿方法的文告,并没有直接发给北京的地方媒体。北京首都机场新闻中心一直到当天下午,都没有收到新航方面的文告,所以依然分发着早上中国民航总局所发出的、飞机起火的文告。
与此同时,包括北京几家知名的大报和电视台的记者,都在机场干着急。联系不上新航,又无法采访到乘客,还拿不到新航方面的文告。
一些电视台的同行,拍不到画面,病急乱投医,还把本报记者描述成“能和新航取得联系”的新加坡媒体,用镜头瞄准我采访了一遍。
在报道意外新闻时,赶赴现场的同行可以十分团结合作。其实,我之所谓与新航取得联系,只是得到一份文告而已。所有在北京的新航工作人员和办事人员在受访时,一律很客气、很抱歉地将把媒体导向总部。
晚上回到公司,我将新航发给新加坡媒体的文告电邮给北京同行时,心里也挺不好意思的,都是英文,不知道是否让中国的中文同行更为难了。与此同时,电视晚间新闻还在重复新航客机失火的消息。
当天晚上11点,我才接到同行焦虑的电话。据说,一个多小时前,中国的官方媒体出了消息了,澄清客机着火事件属于报警器误报。这个同行被老板质问了一顿。他不无埋怨地问我:“新加坡企业和政府部门一样,只通过官方媒体发消息的?”
我也无法回答。13亿人口的市场,那么多媒体渠道,难道本国公司只打算通过几个官方媒体来与其市场沟通,尤其在出现一些问题大家特别想知道其善后工作的时候,它有没有本地媒体联系名单?
误报、报道了错误消息,有尊严的新闻记者都会捶胸顿足,但是如果只是因为没有与媒体取得联系,而导致对企业不利的消息在外流传,这难道不是新航形象的损失?
而且相比之下,某些企业形象的受伤,可能比一两个记者的受伤,还更难挽回。尤其在问题发生的最初几小时,失去这段黄金沟通时间,当外界形成某种印象后,就难以改变。
当然,整个事情说到底,还是“惊喜剧”一出。凭借新航多年的信誉,外界也很快接受了澄清,相信客机引擎没有着火。这似乎是“新加坡经营方式”的特征——我把我的工作、我的客户照顾好了,不用对媒体有何交代。
然而,第一时间对社会交代真实情况,应该是大型企业的公共责任之一。何况,哪家公司能确保永远不会出现真正的问题,而需要利用媒体帮忙解释的时候呢?
《联合早报》
(编辑:黄秀茱)